來源:發布者:時間:2022-03-15
崔松良
垣曲縣英言鎮無恨村農民席騰華寫的散文《摔響窩》,近日被當地一家新媒體文學平臺刊發,引起了一定的反響。
文中寫了作者兒時與小伙伴用泥土捏成窩頭狀,口朝下一摔,泥點飛濺,響聲震耳的經歷。這種“摔響窩”如同“打三角”等一樣,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娃鐘愛的一種游戲。至此,這位草根農民作家5年內,已先后創作了150余篇文學作品,涉及散文、小說、詩詞、戲曲等。他是運城市作家協會會員,被文友們稱為“高產作家”。
▲席騰華向筆者介紹他整理的傳統戲腳本
席騰華今年73歲,從小就喜歡寫作。初中畢業后,他在村里當過會計、居民組組長,愛好戲曲,曾被推選為縣人大代表,還曾到北京打過工,當過保安。豐富的生活閱歷,點燃了席騰華從事文學創作的激情。5年前,他購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,白天下地干農活,晚上伏案忙寫作,常常熬到午夜,對拿不準的詞語便多次查閱字典。
席騰華創作的文學作品,接地氣、有泥土、沾露水,百姓喜歡看。他寫的小說《搪瓷碗》《村戲》《老趙的心頭事》等,散文《老宅土窯洞》《俺家那塊自留地》《心中的老布鞋》《洋槐花兒》《老伴》《抓鬮》《揚場》等,詩歌《這把老镢頭》《野游尋春》等,其中的故事都源自他身邊熟悉的人和事,均是他的個人經歷。
席騰華家鄉無恨村的懷梆戲,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近年來,席騰華走訪當地戲曲傳承人,還赴河南省澠池縣尋找老藝人,最后挖掘整理出了《趕秦三》《五虎拜壽》《七星歸天》等15部傳統戲曲腳本,準備結集成書,保存下來。除了整理懷梆傳統戲曲腳本,席騰華還結合疫情防控和鄉村振興,創作了現代戲《出征》《槐樹凹的笑聲》,搬上舞臺后很受人們喜愛。
5年來,這位草根農民作家創作的各類文學作品累計達200多萬字,除在新媒體刊載外,還在垣曲縣文聯《舜鄉》雜志及省級刊物《文化產業》《科學導報》等上發表?!鞍畴m然已經70多歲了,但身板還硬,腦子還靈活,文學這條路一定會堅持走下去?!毕v華滿懷信心地說。
運城日報、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(含圖片)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,例:“運城新聞網-運城日報 ”。
凡本網未注明“發布者:運城新聞網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