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發布者:時間:2022-03-14
張麗娜
史載,上古時期,河洛地區便有春天植樹護林的風俗。河洛先民認為“孟春之月,盛德在木”,植樹不但可以鞏固水土,還能藏風聚氣、拱衛城池,善莫大焉。
大禹規定春季不得砍伐山林,以維護草木生長。商朝統治者鼓勵人們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樹。
周朝有“林衡”“山虞”等官方機構掌管植樹護林。東周王城洛陽林木繁茂,“周道如砥,其直如矢”,道旁樹木長得整整齊齊。
為了動員民眾踴躍植樹,周王室公告“不樹者無?。ㄌ自诠撞耐饷娴拇蠊撞模?,意思是不種樹的人死后不能厚葬——年輕時不種樹,老了連準備棺材的木料都沒有。
齊國名相管仲的種樹宣傳口號更為吸引人,他聲稱擅長種樹者,“置之黃金一斤,直食八石”。朋友們,好好種樹吧,發家致富不是夢想!
秦漢兩朝也很重視植樹造林。秦代在“高速公路”秦直道兩旁種植行道樹。漢代皇帝下詔鼓勵民眾多種樹。
北魏孝文帝定都洛陽后,號召百姓像種地一樣種樹,并下達種樹指標:種桑五十株,棗五株,榆三株,限三年種畢。
隋煬帝遷都洛陽后,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,親自率群臣在洛陽廣泛種樹,并鼓勵各地百姓在大運河兩岸植樹:每種活一棵柳樹,官府賞細絹一匹。
唐宋往后,城鄉植樹蔚然成風,官道兩旁多有行道樹,“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”。
(《洛陽日報》)
運城日報、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(含圖片)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,例:“運城新聞網-運城日報 ”。
凡本網未注明“發布者:運城新聞網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